提到李光耀,大家都知道他是新加坡的“建国英雄”,亲手把新加坡建设成了亚洲数一数二的富裕国家。他带着新加坡走向独立,还大力推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家有大小,领导人也有强弱,李光耀绝对是能排进世界顶尖领导人行列的。他说话直截了当,不怕得罪人,政治观点常常让人觉得惊讶。说到国际局势,李光耀会从每个国家的角度给出不同的看法。
老想着把美国拉进亚太事务,说只有日本和美国联手,才能对付中国,所以他们就急着搞了个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想靠这个来减少中国在东南亚经济贸易上的影响力。
聊到美国怎么对待跟中国的关系时,他说美国得正视中国的强大,硬要拦住中国发展,对美国没好处,也不切实际。中美的大佬们该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聊聊,把不必要的敌对念头换成竞争心态,一起解决分歧,携手管理国际上的事儿。就连听到美国官方吐槽中国人权和民主,他都笑着摇头,说这些批评都是瞎扯,美国人根本不懂中国文化和中国百姓。他觉得美国得沉下心来,真正去认识认识中国。
他表面上立场好像挺灵活,其实心里一直想着怎么对新加坡最好。他很有一套,在中美较劲的时候总能捞到好处,还能当两者的和事佬。1987年他讲话时说:“咱们自己觉得对的就是对的,不用管别人咋看。”李光耀这人很实际,他知道国际形势挺狠的。身为“儒家里的实在人”,他做事的原则就是孔子说的找好朋友的三个标准:“好朋友有三种,正直的,诚实的,见识广的。”
2013年8月6号那天,李光耀在新加坡总统家里头推出了他的新书《李光耀看世界》。这本书里头,李光耀讲了他自己对世界上那些大国还有国际形势怎么发展的一些看法和分析。
"嘿,换种说法告诉你啊,就是把那事儿用更简单的话来表达。虽然说得不一样,但意思还是差不多的,字数也没咋变。"
他在书里讲了些未来的猜想,现在到了2021年,咱们发现这世界好像真往他说的那个方向走了,不过仔细琢磨琢磨,这事儿其实也不难预料。
这个世界是大家伙儿一起建起来的,也是大伙儿一起记录的。世界应该变得更多元,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六十多年前麦克卢汉提出的“地球村”现在越来越像真的了。信息时代一来,各国人民在文化信息上慢慢连成了一片,以前的老观念开始垮掉,新世界的历史就要由新一代的人来写了。新一代的人心里都盼着和平、自由和幸福。强权是挡不住大家伙儿的共同愿望的,不过新变化总会带来新问题。
在《李光耀观天下》问世四年之际,欧元区的分裂还没成真,但英国那边有了大动作,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已经点头同意“脱欧”法案,欧盟迎来了它的首个“分手”成员——英国。
二战把欧洲打得元气大伤后,各国都想找个不打仗的方法来商量建立一个管得比国家还宽的机构。这个想法其实在一战后就有人琢磨了,但真正动手干还是在二战把欧洲搞得一团糟之后。可惜啊,冷战那会儿世界分成两派,让欧洲想推进这事儿难上加难。
1965年4月8日,“欧洲共同体”这个欧盟的老祖宗,由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这五个加上荷兰一共六个国家联手搞了起来。后来,欧洲其他国家也慢慢加入了进来。不过啊,欧盟真正站稳脚跟,还得等到冷战结束后的1991年。说起来,1989年德国把柏林墙给拆了,东德和西德就合并成了一个国家。冷战那会儿,欧洲社会主义国家一个个都变了心,跟以前欧洲老是打来打去一样,就是没法真正统一。那些战争啊,都是不对的,就像拿破仑那时候,他打下的地方虽然归了他,但其实还是听他的,不算是法国的地盘。还有德国发动的两次世界大战,也不是为了统一,就是为了政治家们的野心和种族利益。
接连不断的战争让欧洲各国间产生了隔阂,小国在二战后冷战那会儿更是举步维艰。所以,各国都想着联手合作,共同应对困难。柏林墙一倒,欧洲各国长期的对峙就结束了,大家开始互相往来,老百姓也从对立中走出来,手拉手,一起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1991年12月11号,“欧洲经济货币联盟”跟“欧洲政治联盟”俩联盟正式成立了。没过多久,到了12月25号,苏联就正式宣布解散了。
欧元区就这样诞生了,它是一个由很多国家联手组成的新团体,就像苏联解散后新出现的组合。就像苏联刚开始建立时那样,欧盟的老百姓心里别提多高兴、多激动了。他们想着,有了这个联盟,就能跟超级大国抗衡,让欧洲再也不会有战争,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团结和平的新时期。
可梦想太美好了,现实就会慢慢跟不上。欧盟还没能完全摆脱美国的束缚,尽管很多欧洲国家都加入了欧盟,在经济和政治上都收获了不少,但时代在发展,新的挑战也不断涌现。
欧盟把众多小国聚到了一起,可没多久,各国的发展难题就一个接一个冒了出来。起初欧盟成立时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现在却变成了各国只打自己的小算盘。希腊经济垮了,好几个国家还不愿意通过《欧盟宪法条约》,军事政治上又被美国拽着走,各民族间也是矛盾重重。这些问题在欧盟的发展路上越积越多。特别是英国一退出欧盟,各国间的矛盾就更难调和了。各国政府都只想着自己,矛盾越闹越大。就算经济上再厉害,也解决不了这些纷争。
曾经的热情慢慢消退了,随着时代变迁,一堆现实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光靠经济发展,欧元区只会越来越散。要是欧盟不把这些大问题给解决了,欧元区很可能就散伙了。到时候,李光耀说的话可就真的应验了。
苏联散伙后,美国没了欧盟这个大对手,算是赢得了冷战。它一跃成为全球独一份的超级大国,那时候的美国,简直就是全世界的指路明灯。美国靠着自己的“美国梦”,让全球各地的人都想去那里闯荡一番。
但大家常说的那个“美国梦”,其实早就已经没了。美国嘛,毕竟是个没有自己悠久历史文化的移民国家,这确实是它挺大的一个短板。
美国之所以强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靠战争赚了大钱,在世界各地挑起纷争,不停打仗。美国缺乏自己的文化,却给世人编织了一个冒险家的美梦,说只要努力就能过上想要的日子。但真实的美国,只看重利益,根本不顾别国百姓的死活,肆意破坏他国领土,还仗着军力强大,欺压别国的文化。那些被美国梦吸引过去的人,结果发现这只是场骗局,好笑得很。美国所谓的自由、民主,更是天大的笑话。美国的种族问题最严重,因为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美国人从追求精神层次的东西,变成了只追求物质。而且,美国社会特别不平等,不管是阶级还是种族,都极度失衡。
美国在全球搞的军事、政治、经济动作,让全世界的人都看不惯,可捞到的好处却都进了少数人的腰包。以前美苏对着干的时候,美国的社会福利还不错,但苏联一垮,美国政府就原形毕露,只想着赚钱。美国的老百姓,说到底就是给精英阶层投票的工具,民主就是政府给几个候选人让老百姓挑,老百姓自己没法提议新的候选人。
“美国梦”就像美国政府给老百姓画的大饼。想想三百年前,他们乘着五月花号来到这里,给这片土地的原住民带来了无穷的苦难,甚至差点让种族灭绝。做了这些伤天害理的事后,他们还装出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说什么给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生机,但这遮羞的手段也太可笑了。
中国日益强盛,全球格局变了样,特朗普喊的“让美国重回巅峰”没成真,美国那股子强劲头儿没了。美国两党互相扯皮,明里暗里斗得欢,政策在自己地盘上慢悠悠推行,到了对方地盘就遭反对。两党你来我往掌权,领导人喊的口号、定的政策大多没法落实,奥巴马那时候的政策被特朗普改了个底朝天,现在特朗普的政策又被拜登政府推翻不少。
这些其实都是权力的较量,美国老百姓的声音被压在了社会最底下,示威游行活动越来越多,慢慢就变成了暴力反抗,社会也不安稳了。美国没啥文化底蕴,现在就只会把问题推到国际争斗上,特别是针对正在崛起的中国。但中国靠着稳定的经济、科技、军事发展,还有五千年的文化根基,不会再怕美国老一套的威胁手段,在经济战中也能站稳脚跟。咱们国家有远大的目标,有活力,有冲劲,也有信心。
美国在新时代里,却还抱着老一套的冷战想法,以为通过争斗就能激励自己变得更强。但过去这三十年,他们的做法已经让自己失去了变强的条件,老百姓不再支持,文化根基也动摇了,国际上没了信誉,说话也不顶用了。现在全世界都想一起发展,共建美好未来,可美国还想当老大,搞霸权。这种做法跟全世界人民的心愿对着干,不合时宜。而且,美国领导层一成不变,腐败问题也很严重......
美国已经错过了变强大的好时机,那个让美国自称超级大国的美国梦,现在已经醒了,美梦破灭了。现在,美国要想办法丢掉老一套的想法,坐下来和中国好好聊聊,一起合作才能双赢。要是美国还抓不住眼下的好机会,那肯定会慢慢没落下去。
新加坡的未来能不能继续好好发展,跟美国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李光耀建设新加坡,这个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国家时,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美国的帮助。但现在美国自身问题多多,忙不过来。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这个海运要道上,六十年代,李光耀消除了新加坡的“马共”威胁后,曾尝试和马来亚联合邦合并成马来西亚。可后来因为种族冲突,新加坡被马来西亚踢了出来,只好自己单干了。
后来,李光耀决定在政策上与中国保持距离,把那所唯一的海外华语大学——南洋大学给关闭了。虽然教育上采取了双语模式,但明显更偏向英语,最后干脆全面推行英语教育。这么做,就像是让海外的华人跟中国断了联系,慢慢地,他们连自己的华人文化背景都快没了。
新加坡独立后,马来西亚一直盯着这块地方。但新加坡在“国父”李光耀的带领下,决定向发达国家学习,主动找美国合作。因为新加坡地理位置好,美国抵挡不住它的各种好处,就开始在军事上保护新加坡,经济上支持它。这样一来,美国和新加坡就走得很近了。
不过,李光耀虽然是南洋大学毕业,但他却让新加坡华人与中国文化的纽带断了线。那时候的他,压根儿没想过中国日后会变得如此强大。在自己的回忆录里,李光耀还开玩笑说自己当时太天真:“南洋大学的学子们毕业后就业都难,谁又能料到,有一天中文和对中国的了解会变成超厉害的竞争力呢?”
新加坡在经济上靠着美国支援,同时文化上又和中国传统断了联系,但新加坡之所以能够存在,原因还不只是这些。
李光耀离世后,他的儿子李显龙成为了新加坡的新领导人。新加坡到处都有李光耀的影子,所以新加坡人觉得由儿子继承父亲的职位,世世代代当总理是理所当然的。但这种家族式的统治,不久就会变成政治上的大问题。而且,在新加坡这种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差距非常大,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大家想的那么有钱。李家父子掌权这么多年后,李光耀以前定的那些规矩,现在让人觉得心里压抑。现在的年轻人也有他们自己的政治想法,他们不希望权力一直掌握在一家人的手里,想让新加坡回到真正的民主制度。在选举中,执政党的席位慢慢变少了,新加坡人民的不满也开始显现出来了。
李光耀这位讲究实际的人,最大的遗憾就是他把精心构建的民主制度搞成了摆设。到了晚年,他还紧紧抓着政党的大权不放。可90年代的世界变化可大了,各国政党政策都在调整,但新加坡还是老一套。更甚者,他还让儿子接着推行他的老政策。可人会变,世界也会变。李光耀和他的团队,还有他们领导的人民都渐渐老去了。新加坡应该是年轻人的天地,领导层该有新面孔了,不能老是李家主导的精英主义说了算。
美国走下坡路,意味着新加坡失去了往日的靠山和援助,所以现在新加坡开始慢慢往中国这边靠拢。后来,李光耀又重新鼓励新加坡人学中文,但以前断掉的联系哪那么容易再接上呢。回想当年,中国从新加坡学了不少制度,现在也很乐意跟新加坡合作。可话说回来,新加坡毕竟是个小国,美国虽说在衰落,但它现在还是全球老大,这衰落的过程慢着呢,可新加坡要是有个风吹草动,可能瞬间就垮了。
因此,新加坡的将来挺难说的,就连李光耀也心里没底新加坡以后还在不在。要是李显龙能把新加坡的未来打理好,新加坡或许还能继续繁荣,不然就可能变成别人的小跟班了。而这个国家可是李光耀一手建立起来的,结果他却好像给自己挖了个坑。他年纪大的时候,似乎预感到了新加坡的未来。人老了嘛,总会琢磨自己以前做的事对不对。他已经看到了潜藏在社会和国际上的那些隐患,但怎么解决,还是得靠他选的接班人李显龙。
李光耀的那些预测,凭借着他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归纳了不少实在的道理。在这个新时代大变动的时刻,我们只能期望未来会变得多元化、多边化,让全球的年轻人都携起手来,共同打造一个全新的天地。
光靠客观规律和预言可不行,世界各地都充满了不确定。现在,要让世界更美好,咱们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别让李光耀的预言成真。各国政府得坐下来,抛开分歧好好聊聊,一起为了全人类的未来使劲儿。这样,地球村就不再是梦,也是大伙儿心心念念的明天,而不是整天针锋相对。
要是美国政府肯和中国携手来主导世界大事,那战争和疾病这些问题说不定都能得到解决。但可惜啊,美国那些固执的人,正慢慢走偏了路,错失了能够一起合作双赢的好时机。
将来的事儿谁也说不准,咱们要么盼着它来,要么想法子去改变它。李光耀在他的书里讲:“这世界再也回不去老样子了。咱们怎么能假装飞机、互联网、苹果手机和平板这些都没出现过呢?你得认命,这世界就这样了,咱得尽力让社会变得更好,不然稍不留神,就会被别的地方飞速的发展给落下。地球才不会管你呢,它照转不误。”
